风机盘管的发展过程和优缺点
风机盘管系统的优缺点
与全空气系统相比,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具有以下突出优势:
(1)风机盘管机组体积小,占地面积小,便于布置和安装,甚至适合旧建筑改造;
(2)控制灵活,具有个体控制的优势。 它可以灵活调节每个房间的温度,并根据房间的用途决定风机盘管的启停。
(3)易于实现系统分区控制,冷热负荷可根据房间朝向、使用目的、使用时间等将系统划分为多个区域系统。 实现分区控制;
同时,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也有以下缺点:
(1)室内空气质量较差,难以进行二次过滤,容易发生冷凝水渗漏事故。
(2)风机盘管机组方法本身解决了新风量的难题。由于机组风机静压小,气流分布有限,适用于深度小于6米的房间。
(3)由于机组分散,机组数量大,维护管理工作量大;
风机盘管机组技术的发展
作为半集中式空调系统不可或缺的重要设备,它从一开始就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完善自己的技术,以适应更广阔的应用前景。为了提高风机盘管机组在实际工程中的效率,研究人员和技术人员主要从风机盘管机组新的结构形式、提高换热效率、降低噪声、改善室内空气质量和自动控制水平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 许多新形式和结构的风机盘管机组不断发展[3],从而更广泛地适应不同场合的需要。例如,立式露天风机盘管装置和立式风机盘管装置等。
为了满足不同场合的需要。风机盘管装置的安装形式也各不相同。 例如,1993年,高杰·[1]等人根据电影放映的需要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壁挂式风机盘管机组,可以更好地解决风机盘管机组在大空间的应用问题。这对风机盘管在大空间超市和商场建筑中的应用有一定的启发作用。众所周知,如果普通超市建筑使用风机盘管和新风系统,风机盘管几乎都安装在房间的天花板上。也正因为如此,我们得出了系统因泄漏而不适合使用的“最终结论”。此外,为了减少风机盘管机组安装所需的空间,山东早春集团与清华大学热能工程系合作,用轴流风机取代传统惯性流风机,优化换热器结构,开发超薄风机盘管机组,大大降低了盘管机组的高度,进一步提高了风机盘管机组在商住建筑中的应用。这种新产品的开发可以更好地解决全空气系统占用大量天花板空间的问题,因此如果风机盘管机组能够解决自己的“历史性”问题,在系统选择上将更具竞争力。
为了保证良好的室内空气质量,吸附、光催化等技术相继应用于风机盘管系统。 1992年,朱耀坤[2]首次提出在他的“多功能风机盘管空调”中使用杀菌装置。 1994年,黄向斌[4]等人全面提出“精英风机盘管空调”,通过在系统中增加7层空气过滤器、静电除尘器、负离子发生器、紫外线发生器或纤维活性炭层,彻底净化室内空气
为了保证室内的新鲜空气含量,风机盘管上的新鲜空气技术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京燕杰[6]在1997年提出了“V”型调节装置的风机盘管。 通过调节“V”板的摆动角度,可以有效地调节新风与回风的比例。